在任何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无法消除极端的个案,但是,可以采取办法减少极端案例发生。如果不遏制我国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关注并强化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这些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那么,类似的极端个案还会发生。
要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关键在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倡导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而不是以扼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为代价,让他们变为只会应试,却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甚至没有人性的工具。只有倡导多元发展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才能让他们有完善的人格。上海《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教育发展理念,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很显然,只有知识教育,而没有人格教育,是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的。
对于高等教育,则应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大学的功利化源自行政化学校办学采取行政指标考核教师,导致教师变得功利,对于学生培养,也是如此,不妨看看评价一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就包括就业率、考研率、本研比、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等等。只有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回归教育和学术本位,才能摆脱功利的办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