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改革的勇气与“研究到位”
来源:人人学苑  作者:宁波人人学苑  浏览:1902次  http://www.rrxy.com.cn


   近日重读了胡德平先生凝聚心血的著作——《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一书,想起今年四月份胡德平先生在京的一次恳谈会上也提起过书的一些细节,最近看到他将这本书的每页的影印照片发表在其微博上,并热切期待读者有所评价和建议。显然,作者认为对于一本涉及重要人物心路历程的著作,对史料进行公开的讨论不仅仅是源于勇气,而且是发现真实历史和传播思想解放不可缺少的手段。随着这本书的出版和被广泛阅读,书中所述主人公站在时代前沿对复杂形势的评估和决策将为公众所知,其关于改革节点的真实史料将会对读者尤其是作为未来建设者的青年读者产生启发意义。

   德平先生所著《中国为什么要改革》一书,主要是对党的前领导人胡耀邦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涉及改革的历史细节和史料进行了挖掘。作者以胡耀邦同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生轨迹、思想言论、相关史料为主线,辅以作者自身思考或实见性历史评论,深入浅出地展开了胡耀邦同志在不同职务时期对改革面临的社会形势、基本设计、主要问题的思考与践行,尤其是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主人公面对复杂社会形势,对引发改革思考的那些细微历史节点史料的深入思索。

    细察德平先生的著作,深感本书不仅是引导人去读,更是要让人有所用。作者考察的史料不仅是让读者通过阅读知悉当时社会所处的总体困境,也需要思考决策涉及社会命题时主人公自身困境和不懈探索。但作者也刚刚止步于此,这也成了在笔者看来本书所构成的缺憾。因为从书的命名高度可以看出,作者不仅要试图了解历史本身,还要了解政治家的思维理论演绎和精神心路的形成,更要了解主人公对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和思索的精神对于改革的意义。如果说改革是一次次在前行与刹车中谨慎抉择,那么胡耀邦同志的大脑里一定有多条思考良序政治和法治社会的轮胎摩擦的痕迹。而胡德平先生成功的地方,就是通过列举史料发现并展示了这些痕迹的“形”,却忽略了摩擦这些痕迹的精神对于今天的时间意义。当然,作者在书的序言中已经谦虚地提及,研究胡耀邦同志“他是怎样在荒原上迈出的第一步。这种思想的脚步,尤其是寻路的思维脚步,正是本书最为关注也是至今还未研究到位的问题”。笔者在此将个人思考的几点缺憾谨慎提出,以对德平先生后续“研究到位”的期待。

   第一,作者以重大社会命题作为书名,以站在历史前沿的重要人物作为对改革命题思考的核心,却忽略了章目结构以及史料内容对书名的呼应,由此导致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无法找到引发改革的契机判断,无法找到主人公改革思想演绎的起点。

   第二,作者对于改革之初史料的把握长于历史过程的列举,忽略了全面史料如何架构才能组成主人公关于改革的系统思想,由此导致了主人公改革思想中蕴含的通盘思维、精神品质的分析缺失。而这恰恰是今天改革引发的思考中至为要紧的内容。

   第三,作者集中于真实考证史料,忽略了通过系统分类架构史料形成有线索的思想来源,从而更好地启发读者在今天讨论一些重要问题时营造良好的讨论空间。比如胡耀邦同志努力消解当时社会种种张力和尖锐矛盾,努力促成舆论环境与改革措施的良性共振,并在此基础上排除风险,巩固国家早期建设成果,并思考改革的动力、机制和边界,这在今天看来至关重要。如果德平先生在关于改革精神的章目下举证史料,则本书的意义可能更加非凡

【打印】 【关闭】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1999-2012 www.rrxy.com.cn  宁波在职学历提升_宁波网络教育_宁波远程教育报名官网【人人学苑】 版权所有 浙江人人学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20022839号-1

浙公网安备 33020302000155号